image
换个颜色:                   
诗词鉴赏 >> 唐朝 >> 李煜 >> 虞美人(春花秋月何时了)
虞美人(春花秋月何时了)
【添加时间】:2011-02-08 00:00:00  【浏览次数】:906
内容 注释
虞美人(春花秋月何时了)

【年代】:唐
【作者】:李煜
【作品】:虞美人
【内容】:

春花秋月何时了,[1]往事知多少。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雕阑玉砌应犹在,[2]只是朱颜改。[3]问君能有几多愁,[4]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。
注释

【注释】:
[1]了:了结,完结。
[2]砌:台阶。雕阑玉砌: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。应犹:一作“依然”。
[3]朱颜改: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。
[4]君:作者自称。能:或作“都”、“那”、“还”、“却”。

 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。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,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。那么,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。
  全词以问起,以答结;由问天、问人而到自问,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、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,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,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。
  诚然,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,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“雕栏玉砌”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。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,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:
  “春花秋月”人多以美好,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“了”却;小楼“东风”带来春天的信息,却反而引起作者“不堪回首”的嗟叹,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,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,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,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,是真切而又深刻的。
  结句“一江春水向东流”,是以水喻愁的名句,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,无穷无尽。同它相比,刘禹锡的《竹枝调》“水流无限似侬愁”,稍嫌直率,而秦观《江城子》“便作春江都是泪,流不尽,许多愁”,则又说得过尽,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。
  可以说,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,在很大程度上,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,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,又抽象化: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——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,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——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,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。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,却都可以具有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那样的外部形态。由于“形象往往大于思想”,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。

【集评】

    俞陛云《唐五代两宋词选释》:亡国之音,何哀思之深耶?传诵禁廷,不加悯而被
祸,失国者不殉宗社,而任人宰割,良足伤矣。《后山诗话》谓秦少游词“飞红万点愁
如海”出于后主“一江春水”句。《野客丛书》又谓白乐天之“欲识愁多少,高于滟滪
堆”、刘禹锡之“水流无限似浓愁”,为后主所祖,但以水喻愁,词家意所易到,屡见
载籍,未必互相沿用。就词而论,李、刘、秦诸家之以水喻愁,不若后主之“春江”九
字,真伤心人语也。
    唐圭璋《唐宋词简释》:此首感怀故国,悲愤已极。起句,追维往事,痛不欲生!
满腔恨血,喷薄而出:诚《天问》之遗也。“小楼”句承起句,缩笔吞咽;“故国”句
承起句,放笔呼号。一“又”字惨甚。
    东风又入,可见春花秋月一时尚不得遽了。罪孽未满,苦痛未尽,仍须偷息人间,
历尽磨折。下片承上,从故国月明想入,揭出物是人非之意。末以问答语,吐露心中万
斛愁恨,令人不堪卒读。通首一气盘旋,曲折动荡,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。
    王方俊《唐宋词赏析》:这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作《虞美人》,被前人誉为
“词中之帝”,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。据王轾《默记》载:
    “归朝(指李煜降宋后),郁郁不乐,见于词语。”本词就是抒写这种怀念故国之
情,哀叹亡国之痛的情怀的。



李煜 【作者小传】:
李煜(937-978),初名从嘉,字重光,号钟隐,南唐中主第六子。徐州人。宋建隆二年(961年)在金陵即位,在位十五年,世称李后主。他嗣位的时候,南唐已奉宋正朔,苟安于江南一隅。宋开宝七年(974年),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,均辞不去。同年十月,宋兵南下攻金陵。明年十一月城破,后主肉袒出降,被俘到汴京,封违命侯。太宗即位,进封陇西郡公。太平兴国三年(978)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,宋太宗恨他有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”之词,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。追封吴王,葬洛阳邙山。

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,还不脱“花间”习气。国亡后在“日夕只以眼泪洗面”的软禁生涯中,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,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“南面王”(清沈雄《古今词话》语),正是“国家不幸诗家幸,话到沧桑语始工”。这些后期词作,凄凉悲壮,意境深远,已为苏辛所谓的“豪放”派打下了伏笔,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,如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所言:“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,感慨遂深。”至于其语句的清丽,音韵的和谐,更是空前绝后的了。

后主本有集,已失传。现存词四十四首。

【李煜】的其它作品
病中书事(病身坚固道情深)[1082]
菩萨蛮(花明月暗笼轻雾)[1029]
病起题山舍壁(山舍初成病乍轻)[1024]
玉楼春(晚妆初了明肌雪)[1023]
采桑子(亭前春逐红英尽)[997]
九月十日偶书(晚雨秋阴酒乍醒)[995]
望远行(碧砌花光照眼明)[986]
阮郎归(东风吹水日衔山)[980]
句(迢迢牵牛星)[978]
浪淘沙(往事只堪哀)[975]
感怀(又见桐花发旧枝)[971]
谢新恩(樱花落尽春将困)[962]
后庭花破子(玉树后庭前)[960]
忆江南(多少恨)[942]
青玉案(梵宫百尺同云护)[929]
浪淘沙(帘外雨潺潺)[928]
病中感怀(憔悴年来甚)[927]
题金楼子后(牙签万轴里红绡)[910]
谢新恩(冉冉秋光留不住)[907]
虞美人(春花秋月何时了)[906]
亡后见形诗(异国非所志)[899]
捣练子令(深院静)[891]
更漏子(柳丝长)[888]
三台令(不寐倦长更)[885]
长相思(一重山)[878]
临江仙(秦楼不见吹箫女)[875]
相见欢(林花谢了春红)[874]
乌夜啼(昨夜风兼雨)[865]
菩萨蛮(铜簧韵脆锵寒竹)[858]
捣练子令(云鬟乱)[851]
渡中江望石城泣下(江南江北旧家乡)[851]
望江梅(闲梦远南国正芳春)[839]
秋莺(残莺何事不知秋)[836]
悼诗(永念难消释)[815]
长相思(云一)[814]
望江南(多少恨)[809]
破阵子(四十年来家国)[801]
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(且维轻舸...[798]
子夜歌(人生愁恨何能免)[795]
临江仙(庭空客散人归后)[793]
书灵筵手巾(浮生共憔悴)[793]
渔父(浪花有意千里雪)[786]
书琵琶背(侁自肩如削)[781]
谢新恩(樱花落尽阶前月)[770]
蝶恋花(遥夜亭皋闲信步)[758]
望江南(多少泪)[730]
清平乐(别来春半)[727]
更漏子(金雀钗)[726]
梅花(殷勤移植地)[724]
菩萨蛮(蓬莱院闭天台女)[722]
捣练子(云鬓乱)[716]
浣溪沙(红日已高三丈透)[707]
谢新恩(樱桃落尽春将困)[690]
浣溪沙(转烛飘蓬一梦归)[683]
挽辞(珠碎眼前珍)[669]
临江仙(樱桃落尽春归去)[653]
木兰花(晓妆初了明肌雪)[644]
采桑子(辘轳金井梧桐晚)[638]
喜迁莺(晓月堕)[636]
一斛珠(晚妆初过)[627]


您看过的诗词
  • 虞美人(春花秋月何时了) (1)
  • 今日访问TOP10
  • 寄贾驰先辈(游子想万里) (26)
  • 赠僧崖公(昔在朗陵东) (26)
  • 临刑诗(街鼓侵人急) (25)
  • 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(暮蝉不可听) (25)
  • 滇海曲(海滨龙市趁春畲) (25)
  • 峨眉山月歌(峨眉山月半轮秋) (25)
  • 金陵十二钗正册——巧姐(势败休云贵) (25)
  •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(太华生长松) (24)
  • 雉子斑(辟邪伎作鼓吹惊) (24)
  • 江神子/江城子(凤凰山下雨初晴) (24)
  • 累计访问TOP10
  • 静夜思(床前明月光) (25119)
  • 送孟浩然之广陵(故人西辞黄鹤楼) (18353)
  • 望庐山瀑布(日照香炉生紫烟) (18030)
  • 早发白帝城(朝辞白帝彩云间) (17670)
  • 春晓(春眠不觉晓) (17538)
  • 登鹳雀楼(白日依山尽) (16987)
  • 沁园春(北国风光) (15234)
  • 水调歌头(明月几时有) (14573)
  • 临江仙(滚滚长江东逝水) (12426)
  • 将进酒(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) (10725)
  • 本周访问TOP10
  • 临刑诗(街鼓侵人急) (48)
  • 昭君怨(江外谁家双浆) (41)
  • 古莫买妾行(千扉不当路) (41)
  • 其三情(蛱蝶空中飞) (40)
  • 句(吟登萧寺旃檀阁) (39)
  • 送进士李殷下第游汾河(上国花照地) (31)
  • 蒹葭(蒹葭苍苍) (28)
  • 四望驿松(当初北涧别) (28)
  • 书锦堂(朱户黏鸡) (27)
  • 摸鱼儿(又匆匆) (27)
  • 最新更新 Top 10
  • 昨日歌 (7244)
  • 今日歌 (7589)
  • 钱鹤滩《明日歌》 (5401)
  • 文嘉《明日歌》 (5135)
  • 有志(天下无难事) (5565)
  • 宿新市徐公店(篱落疏疏小径深) (7563)
  • 江行望匡庐(咫尺愁风雨) (7665)
  • 狱中赠邹容(邹容吾小弟) (5300)
  • 南游吟草(武夷三十六雄峰) (8288)
  • 杂感(侧身天地苦拘孪) (6912)
  • Copyright © 2009 uzai.ca All Rights Reserved

    A1 | A2 | A3 | A4 | A5 | A6 | B1 | B2 | B3 | B4 | B5 | B6 |
    C1 | C2 | C3 | C4 | C5 | C6 | D1 | D2 | D3 | D4 | D5 | D6 |


    执行时间:  108.20317268372 ms   
    image
     00